
2015年,李英斌注冊成立伊通滿族自治縣大農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積極整合“人與土地”資源,以農村為基礎,做實一產種植,布局二產,硬核三產,立足三產融合,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服務三農。2017年合作社榮獲國家級百強先進示范社榮譽。
“大米要想賣得好,口感好、味道香是重要條件。”李英斌說。
生產綠色、有機大米離不開水稻先進種植技術和耕作模式。李英斌帶領村民走出一條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致富路,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土地入股”的運營模式服務三農,全社農機社會化服務收入占到總收入的40%以上。2022年,合作社流轉2400畝土地種植水稻,托管作業1800畝,生產綠色優質大米除本地及長春市場外,均賣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李英斌表示,在技術方面,化肥和農藥雙減三到五成,噴施鋅、鈣、鎂、硒等微量元素,實現了營養平衡。在模式方面,應用稻蟹綜合種養技術,改善糧食品質,鍛造伊通大米區域品牌,一畝土地比過去多增收千元以上,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三豐收。
農業機械現代化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86%年輕人都在城里打工。每到農忙時節,進城務工的勞動力就得返家干活,既浪費時間,又影響打工收入。合作社的土地托管模式不但節省勞動力,還節省開支,得到農民的認可。
李英斌作為合作社負責人,響應國家脫貧攻堅號召,積極承擔產業和就業精準扶貧。2018年,他承擔中央、省財政專項扶貧項目,組織實施“伊通鎮利民村水稻工廠化育苗扶貧項目”和“伊通鎮前范村水稻綠色生產基地建設扶貧項目”,精準對接兩個村57家7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底,兩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推廣新農機與新技術,李英斌組織合作社機手與科技推廣人員先行先試,為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起到先鋒帶頭作用。按照國家新時代發展現代農業的任務目標和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新要求,李英斌將繼續以服務三農為己任,開拓創新,默默耕耘,為強農興農再立新功。(全媒體記者 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