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二龍山村,新農村的氣息便撲面而來。近年來,在張海春的帶領下,二龍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擦亮了鄉風文明新底色。張海春是一個能想事也會干事的人,交談中,他經常提到村里農戶。心里裝著百姓,才能干出好成績。
依據二龍山村豐富的土地資源,目前,全村共計流轉土地10500畝,種植結構調整2250畝,全村勞務輸出370余人,每戶每年平均增收1萬余元。同時,張海春還發現了土地集約化種植流轉模式下,本村村民只能得到承包土地的承包費這一問題。經過商討,今年,在張海春的帶領下,二龍山村重新組建雙遼市合豐農民專業合作社,張海春任理事長,合作社投資160萬元,并成立非公黨組織。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全村土地流轉10950畝,其中雙瓜產業園區750畝,花生產業園區2250畝,種植水果玉米750畝,水肥一體化玉米7200畝。
多年來,張海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思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目前,村黨支部“道德銀行”已經建立,定期進行“道德銀行”“美麗庭院”“干凈人家”評選活動。實施“十戶聯動網格化管理機制”,共有“十戶長”32人,充分發揮“十戶長”的作用,建立村文化大院。茶余飯后帶領大家參加扭秧歌、跳廣場舞、觀看數字電影等豐富的娛樂活動,極大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今年5月份,二龍村對全村已脫貧戶、邊緣戶、低保戶、五保戶、低收入農戶等,開展“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及農村飲水保障排查比對。屯長及具體負責人每半月通過走訪入戶等方式針對農戶因安全飲水、患重病、受災、意外事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等情況進行排查,并將排查結果匯總至村鄉村振興專干。村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小組對具體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全村村民收入穩定,無集體返貧現象發生。
二龍村所需的大部分建設資金都要通過村一級提要求、鎮一級論證、市一級負責協調的程序籌集到位,并積極發揮村民主體力量,引導村民履行應盡責任?,F在村中舊墻拆挖、垃圾清理、修建圍墻地基等工作均由村民主動完成。張海春還通過組織各種喜聞樂見的科普宣傳活動,大力倡導科學、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理念,引導村民破除陳舊的生產生活陋習。二龍山村制定了“五好家庭”“干凈人家”“美麗庭院”等獎勵制度,設定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勤儉致富、尊師重教、家庭和睦等評比內容,規定每年評選1次。對于入選的典型給予表彰,在村內明顯處張榜宣傳典型事跡,用典型的力量帶動整體鄉風文明程度的提升。
對于接下來的工作,張海春表示,將帶領村兩委班子積極進行土地流轉,調整種植結構,實行全村土地集約化管理,科學化種植,發揮合作社的作用,增加農民及集體收入。村里也將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擦亮鄉村振興“底色”,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終實現整個村由外在美到內涵美、環境美到生活美、物質美到精神美的轉變。(全媒體記者 王冬雪)